3300多年前,周朝灭了商朝,商纣王的统治宣告结束。为了展示宽仁之德,周天子并没有对商纣王的儿子和百姓进行残忍的屠杀,反而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安置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。然而,武庚并未心怀感恩,反而发动了叛乱。
面对实力强大的周朝,武庚的反抗显得微不足道,最终被周天子处死。当地的殷民为了生存也纷纷迁移,这里逐渐变成废墟,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殷墟。
时至今日,殷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。通过出土的文物,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残酷。而在这些文物中,有三件尤为震撼,至今流传着恐怖的传奇。
第一件文物,是2001年在殷墟出土的一批残骸。经过专家研究,这些骸骨被确定为商朝士兵的遗体。不同于普通百姓,这些士兵的遗骨伤痕累累,腿部、胸腔甚至头部都有严重创伤,显然是战场上留下的痕迹。尤其是在1998年,殷墟白家坟墓中发现的头骨,令人毛骨悚然。那块坚硬的头骨竟被完全刺穿,造成了一个大洞,而这伤痕的来源正是商朝最具威慑力的武器——青铜戈。
展开剩余74%青铜戈是一种多用途的武器,既可以用来刺杀敌人,尖锐的戈尖轻松刺穿敌人的身体。战士们并没有盔甲保护,战斗时往往缺乏战术和组织,更多的是靠蛮力冲突。因此,青铜戈在战场上成为了令人惧怕的大杀器。若戈尖未能直接致敌人于死地,戈钩则会起到补充作用,快速刨出敌人的血肉,致命伤害令敌人瞬间丧命。那位出土的士兵显然被戈刃刨中,尸体上满是伤痕,生死一瞬间,毫无悬念。
第二件文物是2001年在殷墟出土的一座大墓。墓主人显然身份非凡,这座大墓离都城很近,且与“妇好”墓距离不远,显示了墓主的尊贵身份。最令人惊叹的是墓中发现的一只青铜手臂,它的做工精致,比例几乎与真人手臂相同,手指微微弯曲,手臂上篆刻着精美的花纹,显示出当时工艺的顶峰。这只手臂的出土引发了人们对墓主人身份的好奇。
随着发掘的深入,墓主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。原来,这位埋葬在都城附近的大将军,曾在战场上奋勇征战多年。不同于其他将军的荣归故里,他在战场上不仅失去了一只胳膊,还受了多处伤,甚至在未痊愈前便去世。为了表彰他在战场上的贡献,商王赐给他这只精美的青铜手臂,作为墓中陪葬品。这位将军的尸体面朝下葬,而那只青铜手臂是他随葬的珍贵遗物。墓中还埋有大量金银珠宝和牲畜,显示了商朝人对英雄将军的崇敬。
第三件令人震惊的文物,是一只青铜甗——一种商朝时期用来蒸制行军餐的锅。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在这只青铜甗中竟然发现了一颗人类头骨。起初,考古学家们不敢相信商朝竟然会进行如此残忍的祭祀活动,怀疑这颗头骨可能只是偶然掉入锅中的遗物。但随着研究深入,考古学家们不得不承认,这颗头骨并非意外掉落,而是被特意放入其中,且其表面有明显的烹煮痕迹。这一发现证明,商朝确实有用人类进行祭祀的习惯。
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,商朝祭祀通常选择敌国的战俘,尤其是女战俘,作为祭品。这样不仅能展现国威,震慑敌国,还能祈求神明保佑。由于当时农业不发达,粮食紧张,祭祀也被视为一种“经济合理”的手段,既能满足宗教信仰,又能避免消耗过多粮食。虽然这种行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愚昧,但在当时的商朝人看来,这种做法是合乎逻辑的。
今天,通过殷墟的出土文物,我们对3300多年前的商朝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尽管这些文物大多与战争有关,但我们不能忽视,当时的商朝人崇尚武力,这也能从他们对战士和将军的尊崇中得到印证。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里,正是凭借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周边的部族和国家。
谈到商朝,我们自然会想到商纣王,他的暴虐统治广为人知。但如果换做一个儒雅的帝王,是否能在那个时代带领军队征战四方?历史证明,依靠单纯的武力统治是无法长久的,随着社会和思想的进步,“以德治国”逐渐取代了以武力为主的统治方式。而那些祭祀活动,也只能被看作是历史的愚昧与迷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