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中国成立前,陈士榘是一个极具战斗经验的将领,凭借着长期的战场历练,他在多个重要战役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虽然在战争年代,他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参谋长,但他也时常亲自率领部队出征,参与了如豫东战役、洛阳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,屡次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。
除了担任军事主官和参谋长外,陈士榘在战争时期还曾在军事教育领域有所贡献。曾经在一段时间内,他投身于军事教育工作,帮助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。
1927年,年仅18岁的陈士榘积极响应秋收起义,走上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。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,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指挥员成长为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将,曾担任过排长、纵队副大队长等职务。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,他逐渐转入参谋工作,先后担任纵队参谋处处长、师参谋长等职务,并且调往红1军团司令部,担任过作战科科长、教育科长以及教导营营长等职务。
展开剩余68%提到“教导营”和“教导团”,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它们的具体职能,往往误以为它们是作战部队。实际上,严格意义上讲,它们并非作战单位,而是主要负责训练任务的单位。在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,陈士榘被任命为四方面军30军的参谋长,并代理军长职务。当部队抵达陕北后,他又调往红1军团的随营学校,担任了校长一职。
抗战爆发后,红1军团经过改编成为了八路军115师343旅,而随营学校则改编为教导大队,陈士榘继续担任大队长。此时,343旅的旅长是陈光,政委是周建屏,参谋长则由孙毅担任。1937年9月,115师在平型关设伏,孙毅并未随343旅一起行动,而是暂时留在师部,代替周昆担任参谋长。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大胜后,孙毅准备回旅部时,聂副师长决定将他与陈士榘的职务对调,从而让孙毅担任教导大队的大队长。
这一调整对于孙毅来说,实际上是非常合适的安排。尽管孙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过参谋长等重要职务,但他更擅长也更喜爱从事军事教育工作。转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后,他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,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不久后,聂副师长带领一部分部队开辟了晋察冀敌后根据地,急需干部。作为河北人的孙毅深知这一情况,于是建议开办干部学校以培养干部。最终,他被任命为干部学校校长,并连任四五期,培养了大批干部,极大地推动了晋察冀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。
陈士榘则在担任旅参谋长后,参与了晋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。1939年,他随罗荣桓进入山东战区作战,并被晋升为114师参谋长,协助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工作多年。
1942年,陈士榘被任命为滨海军区司令员,独立指挥滨海战区的抗日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他接替宋时轮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,并协助陈毅等领导工作。华东野战军组建后,他也被任命为华野参谋长。
到了1947年7月,华东野战军进行战略调整,陈士榘与唐亮指挥多支纵队,组建了陈唐兵团,并主导了洛阳战役。在豫东战役中,他带领三纵和八纵突破敌军防线,为粟裕指挥的第一、四、六纵队过黄河创造了有利条件,发动了对国军的强力攻势。在淮海战役中,陈士榘受命增援中野,担任南集团总指挥。他善于步炮协同作战,成功打开了敌军防线,为黄维兵团带来了致命一击。
1949年,张震接替陈士榘担任参谋长,而他则被任命为8兵团司令员,参与了渡江战役等重要战斗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