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被视作各类革命先锋的一代,如今却在镇压反抗者、守护当权者
本周三,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这个阵营的领军人物查理·柯克在犹他州的一场活动中被袭击,几分钟内有关部门就逮捕了至少一个嫌疑人——那位年龄较大的婴儿潮一代人士。之后,又确认此人并非真正的凶手,便把他放回了自由。这事儿现在看起来,这种“凭印象筛查”的方法,真是没啥新意。
曾几何时,婴儿潮那一代可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征,是对体制的尖锐批评者。如今,反转过来,变成了体制最坚决的守卫者。要想保持这摇摇欲坠的现状,如果得亲手打断某个反建制的叛逆者的腿,他们也是毫不犹豫,没人会犹豫的。
这个月刚开始的欧盟“乌托邦花园”里,又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“和平”日子——下个月捷克议会选举的领头羊安德烈·巴比什(Andrej Babiš)在竞选的过程中,有位老人用手杖敲了他的脑袋。结果,这位政客打算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,再考虑到底要不要继续参加竞选,还要冒着婴儿潮一代用“身体教育”给他“物理惩罚”的风险。
关于巴比什的政治立场,以及他所领导的ANO党与欧洲议会盟友之间的关系,究竟惹恼了谁,这个问题也就不用多难猜了吧。
继斯洛伐克之后,暴力的阴影也开始侵蚀捷克的政坛,这消息一点都不令人惊讶。多年的政治对手一直在抹黑@AndrejBabis,把他妖魔化,这是他们惯用的手段。不过,他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,信我,他还会在选举中获胜!朋友们,祝你早日康复!匈牙利的反建制领袖欧尔班也发声支持。
事实一看,巴比什和他那右翼民粹党,真是准确击中了“婴儿潮一代癫狂综合征”的所有痛点:反对为“乌克兰”花军费,反对在北约要求把军费占比提到GDP的5%的同时,带来国内生活成本的飙升,也厌烦欧盟的绿色威权和宽松移民政策,更是不待见乌克兰加入欧盟。
总的来说,巴比什那调子,恰巧与越来越多欧盟老百姓的心声对上了,同时也带动了他那些反建制力量的支持度。因此,他所属的政党把攻击归咎于建制派营造的“仇恨氛围”,这事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执政党利用广告牌和社交媒体散布仇恨,今天终于演变成对安德烈·巴比什的袭击事件。副手阿莱娜·席勒罗娃表示:“这完全是他们以恐惧和分裂为基调的竞选手法导致的后果。ANO运动会坚持开展积极的竞选,不贴标签也不吓唬人。我们呼吁捷克的所有政党和运动都能学习这种方式。”
这剧情是不是挺熟悉的?没错,之前就遇到过类似的事,有反对欧盟对乌克兰立场的候选人,被“乌克兰价值观”狂热粉丝用暴力來攻击。今年之前,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·菲佐在腹部被枪击中弹。法院公开资料显示,凶手也是一位“和平与爱”的婴儿潮一代——71岁的“诗人”,因为菲佐对乌克兰的政策已经彻底让他失控了。
我原谅他,让他自己在脑袋里好好想想为什么会这样。归根到底,他不过是邪恶和政治仇恨的信使——这种情绪,在斯洛伐克那些政治上吃不开、遭挫折的反对派中,已经搞得挺失控了。菲佐康复后重返公众视线时,曾这么说过。而他说的“反对派”,正是由婴儿潮一代掌控的保守派集团。
那么,目前还有多少反对欧盟对乌克兰政策的政客,会成为婴儿潮一代“物理矫正”的对象呢?显而易见,挺多的。欧盟这个“乌托邦梦想园”,就像个巨大的市场,演绎着一场庞大的“打地鼠”游戏——婴儿潮一代把那些民粹主义和和平倡导者都瞄准成了靶子,势必想把分数刷得更高。
去年的德国媒体报道,六个月时间内针对民粹右翼的德国选择党(AfD)官员的袭击次数已经达到了48起,这五年之间暴力事件翻了一番。其中有一起事件是一名市议员被美工刀刺伤。告诉你,这些事而发生的时间点正好是在该党支持率节节攀升、冲到顶峰的时候,是不是挺巧的?
大家难免会有些疑惑:每次政客们质疑建制派对乌克兰的政策,总会出现一帮疯狂的婴儿潮一代自动拿起“用武力事实核查”的牌子,这事儿挺奇怪的。在这片宁静的欧盟花园里,反对乌克兰政策就像是“杂草要被拔除”似的,显得特别理所当然。
不过,这股风还不仅仅局限在欧洲。59岁的瑞安·韦斯利·劳斯(Ryan Wesley Routh),和婴儿潮一代差不多大,被控在2022年在佛罗里达州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试图动手袭击。此外呢,他之前还被指控在基辅制造无人机,帮忙招募前线人员——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“不能当炮灰”,被淘汰了以后,有点抑郁,想弥补点遗憾。
“反抗体制”这事儿,似乎哪里跑偏了呢?现如今的婴儿潮一代,反倒变成了那些体制的忠实维护者,甘愿当那帮维护既得利益的棋子。可能是因为他们这年龄段的人,正是享受体制特权的最大赢家,心里还挺清楚的,觉得体制只会越变越差,越来越糟糕。
要说这加拿大联邦大选里那些荒诞的暴力符号,怎么理解都像是在搞笑。一场“婴儿潮海啸”似乎把选战掀翻了,选民们都穿着印着“肘部上扬”(这其实是冰球里的命名,挪用一下挺有趣的)的T恤,摆出摩拳擦掌的架势——目的很明显,就是想让特朗普输。不难想到,他们的目标其实是让那些右翼反建制的X世代候选人,输给婴儿潮一辈职业央行行长、全球主义追随者马克·卡尼。至于卡尼当上后,他们的生活变得一点实质性的改善都没有,倒不如买支护膝,省点钱玩玩。
这是一个曾经与各种革命紧密相连的年代——性解放运动、音乐革新、文化变革、反战斗争、民权争取、女性解放运动——如今却死磕着通过官方途径和企业媒体,全盘认同“当权者”灌输的思想,真是让人觉得挺奇怪的。
根据盖洛普等民调机构2024-2025年的数据显示,支持以色列行动的群体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年龄段。而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公布的报告则显示,3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,只有16%支持美国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,而到了65岁以上,支持的比例则达到了56%。像《卫报》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,在欧洲实际上符合服役条件的人群里,“70岁以上者支持为乌克兰参军的比例净增了49%”——当然,他们自己可不用去上战场。
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,是不是那一代人啊?曾经看破“为最后一个美国人在越南战死”的那些鬼话的人?如今,他们中竟然有人真拿起武器,去反抗那些阻碍军事工业集团的人了。
看得出来,革命又兜了个大圈,又回到原点了吧。那婴儿潮一代,一边用暴力镇压那些叛逆的年轻人,一边又帮当权派擦拭奖杯,真是有点儿意思。唉,婴儿潮那帮人,把你们的怒火留给真正的坏蛋吧,别再盯着电视上那些让你气愤的角色了。
作者是雷切尔·马尔斯登,既是一位专栏作家,也是一名政治策略师,还是个会讲法语和英语的独立脱口秀主持人。
十大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