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带娃去游乐场,碰到邻居小林正追着5岁的儿子喂饭,孩子边跑边玩,小林手里的勺子举了半小时,额头上全是汗。“这孩子太不自觉了,吃饭要喂、睡觉要哄、写作业要盯着,我快累死了!”她的抱怨,戳中了无数家长的痛点。
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:自己明明付出了全部精力,孩子却越来越依赖、越来越不自觉。其实问题不在孩子,而在于我们常做的那件事——替孩子“包办一切”。
你替孩子扛的“小事”,正在偷走他的“自觉力”
朋友阿芳是典型的“全能妈妈”,孩子上小学二年级,书包她收拾、文具她整理、连作业写完都要帮着检查。直到有次学校组织研学,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水杯哭了半小时,阿芳才意识到问题。
我们总觉得孩子小,帮他多做一点是理所当然。却忘了,自觉不是天生的,是在“自己做”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。你替孩子收拾书包,他就不会知道“忘带课本”的后果;你替孩子规划时间,他就不会明白“拖延”会带来什么麻烦。就像学走路,你一直扶着,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站稳。
展开剩余56%停止“包办”,从这3件事开始
养出自觉的孩子,不是靠“盯”和“催”,而是学会“放手”。试试从这3件小事做起,比你累到崩溃更有用。
1. 把“选择权”还给孩子:周末穿什么衣服、写完作业先看书还是先玩10分钟,让孩子自己做决定。不要觉得这些小事不重要,孩子在一次次选择中,会慢慢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,这是自觉的第一步。
2. 让孩子“承担后果”:孩子忘了带作业,别着急帮他送过去;他磨磨蹭蹭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,别忙着替他找借口。偶尔的“碰壁”不可怕,反而能让孩子明白:“我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,我需要自己承担。”
3. 用“鼓励”代替“指责”:孩子第一次自己收拾书桌,可能会乱糟糟的;他第一次尝试规划时间,可能还是会拖延。这时候别指责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而是说“你今天自己收拾了书桌,比昨天进步多了”。正向的鼓励,会让孩子更愿意主动尝试,慢慢养成自觉的习惯。
你平时会替孩子做哪些事呢?有没有试过放手让孩子自己做,结果超出预期的经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咱们一起交流更轻松的育儿方法~
发布于:广东省十大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